網路上有關皮秒雷射資訊五花八門,到底哪些是正確的?哪些又是迷思?隋元醫師將透過常見QA,幫你釐清關鍵資訊。
你可能聽過皮秒雷射能淡化斑點、提亮膚色,但你知道皮秒雷射與傳統雷射的差異在哪裡嗎?針對不同的肌膚問題,醫師會根據你的膚況與需求選擇合適的療程,而皮秒雷射常是針對色素沉澱、痘疤、膚質粗糙等問題的理想解方。如果你對皮秒雷射感興趣,卻在網路上的資訊中感到困惑,隋元醫師將帶你釐清常見迷思,深入了解它的功效與應用。
皮秒雷射與傳統雷射的最大差異,在於治療原理與脈衝時間。傳統雷射主要透過光熱效應,加熱並分解黑色素,再由人體代謝排出,因此較容易造成周圍組織的熱傷害,增加反黑風險。而皮秒雷射則採用超短脈衝時間,利用光震波效應將黑色素擊碎成細微粉塵,加速黑色素代謝,同時降低對皮膚的熱傷害。
此外,皮秒雷射具備多種波長,包括532nm、755nm與1064nm,相較於部分傳統雷射僅具單一波長,皮秒雷射可針對不同膚質與色素問題進行更精準的治療。不僅能淡斑、去刺青,還可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改善膚質、痘疤與毛孔粗大等問題。
波長指的是雷射光的長度(以奈米nm為單位),決定了光線能穿透皮膚的深度,也影響治療的精準度與適應症。波長越長,穿透越深;波長越短,作用範圍越淺。皮秒雷射常見的波長包括:
755波長主要針對表皮層至上真皮層的黑色素問題,對於淡化肝斑、顴骨母斑、太田母斑等深淺色素斑具有良好的效果。由於熱傷害低,還能刺激膠原蛋白增生,幫助縮小毛孔與調理皮脂分泌,改善毛孔粗大、膚質粗糙,讓肌膚更加細緻平滑。
適用狀況:
1064波長具備強大的穿透力,可深入真皮層,是治療深層痘疤、凹洞、細紋的理想選擇。它也能針對黑色系與藍色系的刺青進行清除,同時促進膠原蛋白增生,改善膚質粗糙與膚色暗沉等問題。
適用狀況:
532波長則作用於表皮層,適合治療淺層色素問題,如雀斑、曬斑、老人斑等,也能針對微血管紅色素、紅色痘疤與皮膚泛紅等情況。此外,對於黃、橘、紅色系的刺青也有不錯的去除效果。
適用狀況:
不少人將皮秒雷射與蜂巢探頭劃上等號,但其實蜂巢探頭的使用取決於你的肌膚需求。蜂巢探頭透過光震波效應,在皮下產生微小空泡(LIOB效應),刺激肌膚自我修復機制,進而促進膠原蛋白增生與重組。
如果你的目標是單純淡斑或去刺青,不一定需要使用蜂巢探頭。但若想改善毛孔粗大、凹洞型痘疤與細紋等問題,搭配蜂巢探頭的皮秒雷射,能強化治療效果,讓肌膚變得更緊緻細滑。
想多了解皮秒雷射嗎?以下幫你整理3種主流的皮秒雷射儀器比較!
皮秒雷射通常在單次治療後就能感受到明顯效果,不僅適合想淡化黑色素與色素斑的人,隋元醫師也推薦給以下族群:
大多數人在單次療程後,約6-9週內會感受到明顯變化。療程效果的維持時間則取決於個人膚質、生活習慣與術後保養。
隋元醫師常常被問到這個問題,他的回答是:皮秒雷射並不會讓皮膚變薄!
皮秒雷射後出現的結痂或輕微脫皮,其實是表皮層正常的代謝反應,而代謝後的皮膚會變得更健康,並不會因此變薄;若搭配蜂巢探頭,還能促使真皮層膠原蛋白增生,使肌膚更加緊緻有彈性。
皮秒雷射本身反黑機率低。但如果治療能量設定過強或術後防曬措施不足,仍有可能出現反黑。若發生反黑現象,也不必過於擔心,我們的皮膚會自然代謝這些黑色素沉澱,反黑現象通常在2-3個月內隨著肌膚代謝逐漸淡化。隋元醫師想跟大家說,防曬真的很重要,術後若沒有做好防曬,皮膚容易因紫外線刺激產生色素沉澱,影響治療效果。
想要延續皮秒雷射的療程效果,並降低反黑風險,術後保養至關重要,主要包含清潔、保濕與防曬三大步驟。
選擇溫和洗面乳,避免含美白、抗痘或酸類成分的產品,以降低肌膚刺激風險。
使用單純保濕成分的保養品,避免酒精、美白與果酸產品,若想加強吸收效果,可搭配美容儀導入。
落實物理性防曬,如戴帽子、口罩、墨鏡等,同時使用SPF30+的防曬品,避免紫外線刺激造成色素沉澱。
透過這篇解析,希望讓你更了解皮秒雷射的作用與療程效果。如果你對皮秒雷射感興趣,也歡迎至光澤診所,由專業的隋元醫師根據你的膚況,量身打造最適合你的醫美療程,找回自信光澤肌!